首页 >> 原站栏目 >> 德育天地

从我做起一(二)班争做小小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发布时间:2018-11-01      点击次数: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树立孩子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宣传社会正能量,让孩子们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校一年级二班于2014年11月27日围绕“争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争当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栋梁”这一主题,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会。此前,班里已张贴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孩子们课下已先熟悉了相关内容。

起初,老师放幻灯片带领孩子们熟读了这二十四字内容,同时也请小老师教读了识字量少的同学,孩子们看着幻灯片上茁壮的大树,纷纷对摘取树上的果子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看,孩子们正举起小手,都想表达自己对树上果子里词语的理解呢。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我班着重从爱国、文明、诚信、友善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孩子们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强化道德及行为规范。

一、爱国

众所周知,周恩来同志在少年求学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那时的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水深火热的境地,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校园少年的眼界与胸怀,才让中国走上了发展的道路,面对当今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我们不能只在书本上看这个世界,不但要学习还要实践。作为一名学生,一名知识的探索者,只有发奋读书、实践,才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学以致用,让我中华腾飞于世界。

虽然孩子们还是一年级的学生,孩子们对“爱国”这个词也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也了解到自己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以“我是中国人”为荣。

二、文明

我们国家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重视个人的修养,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仅体现个人的素质、教养及道德,也是民族文明、国家风尚、社会公德的体现。只有个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

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孩子,孩子们有自己的见解。公众场合应该具有的礼仪:排队候车、先下后上、不大声喧哗……生活中应具用的礼仪:不乱扔垃圾、纸屑、爱护公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于礼貌用语,孩子们则是驾轻就熟。

对于身边的种种日常行为,孩子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看,她们正准备向同学们朗诵诗歌《我是文明小使者》呢。

三、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也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说谎,不作假。“守信”指的是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决不反悔。讲诚信,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诚信是一个人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班里聪慧的孩子联想到耳熟能详的故事《狼来了》,因为谎言最终使自己的羊被狼吃了;也想到要诚信,考试的时候就不能作弊,不能撒谎;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看孩子正指着诚信二字,讲述着自己周围“诚信”的故事。

四、友善

“友”指对人友好;而“善”是心地善良。友善是与人相处之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拥有友好善良的天性,是最可爱的花朵。

看,他们正用小品向大家“诠释”着好朋友之间的友善呢。

本次活动通过演讲、竞赛、小品等多种形式帮助孩子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切实使学生们懂得要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自尊自爱,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大后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栋梁之材。

一年级(二)班

2014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