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AI 智链课堂,让数学知识 “活” 起来,让个性化学习“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5-03-31      点击次数:

在教育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悄然进入小学数学课堂,重塑了课堂的面貌。从单一化到多元化,从整体教授到个性化辅导,从个人点评到个性化评价体系。西南交大子弟小学顺应时代浪潮,在语文教研组长周平昭老师和数学教研组长张晓春老师的带领下,语数教研组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人工智能+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

2025年3月29日上午,交大子弟小学张晓春老师携五年级一班的同学在成都国基大讲堂上,为到课的近千名老师献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精妙绝伦的AI智链数学课,为小学数学教育注入一股创新动能。

该堂课有三个最大的亮点:

一、AI扩宽思维,个性化对话

普通班级授课情况下,由于班级人数和课堂时间的限制,不仅很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向老师提出疑问,而且难以及时地详细解答。

在本课中,张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了用数对和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异同之后,继续追问孩子们“你还知道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孩子们纷纷提到北斗、GPRS、司南、手机位置共享等。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确定位置的视野。张老师给出了两个AI智能体“航海家郑和”与“卫星定位大师”,并给了学生一个大任务、三个小要求,以及与AI对话的两大提醒,为学生与AI对话提供了脚手架。

人工智能就像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你怎么运用它。此环节中,学生与人工智能的一对一的对话,促进每个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确定位置的方法。孩子们思考的深度令现场老师们佩服,他们的追问有:如何确定海上的船只的位置?牵星术和罗盘如何配合着使用的?罗盘和指南针有什么异同?如果没有太阳、星辰、陆地等参照物,海上如何精准定位?如何精准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卫星需要几个点才能精准定位?古今确定位置方法共同的原理是什么?古今确定位置方法的对比?缩小误差的方式……

从后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环节中,我们发现之前与AI的对话不仅没有代替学生思考,反而推动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溯源,有效地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即使平时班上容易走神的孩子,在这里也有机会与AI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交流,迸发出自己思维的火花。

二、AI捕捉学情,个性化出题

张老师以海上救援的真实情境引入,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面对茫茫大海上船只遇险的情况,确定位置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问题驱动着学生们主动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独思、群思、反思”的学习方式,在任务的层层推进中实现个性化学习,让数学知识“活”起来是本节课的亮点!

精妙之处还在于打通智能体之间的工作流。学生完成活动一学习单之后,拍给“AI智能体1——确定位置小达人”答案的过程当中,他回答的是快?还是慢?他是第几次回答正确的?他第一次回答的时候是全对?还是缺少方向或者距离等等,都会成为“AI智能体4——个性化出题助手”的参考标准,出题助手会根据学生之前学习任务中的反馈情况来向学生推送不同类型的题目。当然推送题目的难度是会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保证孩子跳一跳就能达到。同时,如果回答正确,智能体会给他及时的鼓励,如果回答错误,智能体也会提示孩子应该注意哪些关键要素。

从课堂生成来看,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作业,主动领取了很多题目来完成。

三、AI即时分析,形成学习报告

课堂结束之后,AI从学生的参与度、互动质量、理解与应用、思维深度、表达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探索、自我反思与调整、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快速分析出本课学习中哪些学生存在薄弱之处,提醒教师注意,而且对薄弱学生的薄弱环节可以提供针对性的题库进行相关的训练。

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带来教学效率的提升,更推动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回归。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得以专注于教学设计创新;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思维训练与创造实践的乐园。我们会以此为契机,继续向其他学科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