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活动简报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2018年--2019上学期
西南交大子弟小学
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唱唐诗活动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学生经典诵读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我校于2018年九月开始利用周四、周五广播期间全校共同学习“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的经典唱唐诗学习。
全校师生共诵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同读中华经典,寻找万里神州的广阔,对话亘古圣贤,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吟诵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写不尽,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绵长历史;唱不尽,纵横万里宏伟博大的华夏锦绣河山:《春晓》、《明日歌》、《咏鹅》、《游子吟》、《晓窗》、《出塞》等这一篇篇诗词可以道尽人间的沧桑;一首首金曲可以传唱千古的历史;一个个声音可以响彻万人心声。经典是一段段感情的诠释,诵读是一声声心底的呐喊。
看同学听的多认真、多开心!
附录:
一、春晓
(唐代孟浩然诗作)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二、明日歌
(明代钱鹤滩诗作)
《明日歌》是明代的钱鹤滩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人以自己为例写下《明日歌》,劝告迷失的世人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知足常乐,莫要为自己的私欲活在明天的日子里。
明日歌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⑦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2
《鹤滩稿》卷一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朝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
总是在等待明天,又有多少个明天呢?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只有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的真正生活。
百年之中的明天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三、咏鹅
(骆宾王诗作)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句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四、游子吟
(唐代孟郊诗作)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五、晓窗
(谷建芬作曲的歌曲)
《晓窗》,改编自[清]魏源的《晓窗》,收录于《新学堂歌》,由谷建芬监制、作曲,张宏光编曲,将优秀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
乐曲内容
少闻鸡声眠,
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
消磨数声里。
少闻鸡声眠,
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
消磨数声里。
咯咯咯
咯咯咯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咯咯咯
少闻鸡声眠,
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
消磨数声里。
少闻鸡声眠,
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
消磨数声里。
咯咯咯
咯咯咯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咯咯咯
六、出塞
(王昌龄七言绝句之一)
《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
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七、寻胡隐君
(谷建芬作曲的歌曲)
《寻胡隐君》,改编自[明]高启的《寻胡隐君》,收录于《新学堂歌》,由谷建芬监制、作曲,张宏光编曲,将优秀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
乐曲内容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悯农二首
悯农(唐代李绅诗)一般指悯农二首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悯农二首⑴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
译文
其一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八、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诗作)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九、七步诗
(魏晋曹植古风)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作品原文
版本一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版本二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十、静夜思
(李白诗作)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1]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作品原文
明代版本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十一、读唐诗
(经典名著)
《读唐诗》内容简介:这是一套挺大的又很小的书。说它大,是因为能读到很多本经典名著。说它小,是因为它的体积很小,可以随意、随时、随地把它拿出来读一读。说它小,还因为它是给小孩子们看的。“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读什么书”,这套丛书为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提供了合适的文本,把名著中最精华最好的部分完整地呈现给孩子们,至于一些不那么恰当的、有些晦涩的、或者需要很长很长的人生经历才能读懂的内容,或作删节,或作解释,力争带给孩子们一个圆满的“名著初体验”。
歌曲歌词
作词:魏德泮 作曲:谷建芬演唱:张文强
歌词: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